鹹香濃郁, 酸甜開胃的蔬食版越式三明治
在哥廷根有不少越南來的移民, 這幾年除了亞洲商店之外, 他們也開了餐廳。
不過餐廳的風格還是屬於混搭亞洲料理,
有著不甚道地的中國菜, 日本菜, 泰國菜, 印尼菜與越南菜色。
為了迎合重口味的德國顧客, 這些菜色的味道都經過了調整,
感覺異國料理的特色都模糊了, 但總聊勝於無,
有時候吃膩西式料理, 胃想家卻又懶得下廚的時候, 還是會想要來一點亞洲食物。
可惜的是, 大部份可以看到的越式料理都不是素食的。
前一陣子看到試作列車上有人端上了配料爆多的越式三明治,
看著那酥脆的法式棍子麵包, 味道濃郁的霹靂辣味烤豬五花還有色彩繽紛的醃菜,
讓我也覺得好嘴饞!! 於是在週末農夫市集買到了珍貴的老朋友--柳松菇,
請它來擔綱演出重要的主角, 然後又請來另外一個樸實但忠誠的好朋友--扁豆,
讓它來化身成美味的蔬食版雞肝肉糜醬, 再搭配上酸甜爽脆的醃菜,
我也做出了蔬食版的越式三明治囉! ;-)
一起來看看我的這道蔬食版越式三明治式怎麼完成的吧! ;-)
嗶嗶嗶~~~食材大點兵囉! 有: 蘿蔓生菜(代替包心菜), 洋蔥, 紅蘿蔔, 扁豆, 紅辣椒, 香菜
柳松菇, 白酒醋, 鹽和黑胡椒, 糖, 泰式辣醬, 橄欖油
(未入鏡的有: 黃瓜和紅甜椒)
Step 1: 製作快速醃菜
紅蘿蔔削皮洗精切成細絲
紅甜椒洗淨去除籽囊後切成細條再切成小段
黃瓜洗淨後切成細絲
將紅蘿蔔絲, 紅椒絲與黃瓜絲放入碗中
加入紅砂糖
接著加入白酒醋後搓揉攪拌一分鐘至均勻, 靜置一旁醃漬約15-20分鐘
Step 2: 製作素雞肝肉糜
將洋蔥剝皮洗淨後切成細絲
娶一個平底鍋, 倒入橄欖油後以中火加熱, 加入洋蔥絲爆炒
接著加入扁豆(事先瀝乾水分), 以醬油膏, 鹽和現磨黑胡椒粉調味
將煮熟並調味好的扁豆加入食物調理器當中, 加入香菜梗打成濃稠略帶顆粒的
半固體素肉糜醬
Step 3: 炒素辣醬肉絲
辣椒切成圈狀, 香菜切碎備用
另取一個平底鍋, 加熱橄欖油後將柳松菇放入鍋中翻炒
待柳松菇略變軟之後加入烤肉醬, 醬油與現磨黑胡椒
加入些許泰式辣椒醬
加入紅辣椒圈一起拌炒至柳松菇上色入味並且收乾湯汁
Step 4: 組合成三明治
首先將棍子麵包從較長的那邊縱向剖開
將麵包的兩邊均勻抹上素雞肝肉糜醬
接著鋪上蘿蔓生菜
然後放上醃好的蔬菜絲
接著在鋪上炒好的柳松菇
蓋上另一頭的麵包, 美味可口的蔬食版越式三明治就完成囉! ;-)
<小莎悄悄說>
當我把蔬食版的越式三明治組合完成的時候, 我真的不禁讚嘆起大自然的奧妙!
醬炒過後一絲一絲的柳松菇(茶樹菇)就像用手撕過的豬肉絲一般,
用炒扁豆打成泥所做成的素雞肝肉糜不管在口感或是外觀上都和真的雞肝醬非常雷同,
配上酸甜爽口的醃菜和有嚼勁的麵包, 真的不輸給葷食版的越式三明治呢!
查詢了網路上的資料, 上頭提到了蔬食版的越式三明治並不是常態供應,
這種蔬食版的越式三明治裡的夾餡通常是用豆腐或是用烤麩/麵筋搭配上醃菜來做成。
蔬食版的越式三明治通常只有在特殊的宗教活動期間才由寺廟特別製作而成。
說起這個越式三明治, 也算是飲食文化大融合的例子,
早年由於越南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 所以越南的餐點裡也廣受了法式料理的影響,
在法國人引進法式麵包的初期, 因為越南的米遠比麵粉要便宜許多,
於是越南人就用米粉來取代部分的麵粉, 做出了很有特色的法式棍子麵包。
(越南法式麵包比法式棍子麵包在口感上還要鬆軟好咀嚼, 有點類似軟法, 長度則是比法棍略短)
這一道越式三明治當中就用了法式棍子麵包搭配上豬肝醬/鵝肝醬/豬肉糜醬的吃法,
然後夾上了牛肉或豬肉或雞肉的內餡, 之後再加上大量的淺漬泡菜和香菜來解油膩,
雖然是越南的街頭小吃, 但精緻和內容豐富的程度連法國人也讚賞不已!
據說在越南還有一種早餐越式三明治的組合,
是在法式棍子麵包裏頭抹上奶油之後, 加上炒蛋(或是太陽蛋)和炒洋蔥,
然後上頭還淋上一點美極鮮味露或是醬油來調味。
另外還有一種甜點款的越式三明治,
是在剖開的法式麵包當中夾入幾球冰淇淋, 然後再灑上碎花生或花生糖粉一起吃。
(和我們小時候可以吃到的冰淇淋三明治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越式冰淇淋三明治還多了"配料" )
也難怪這個越南著名的街頭小吃可以是正餐, 點心也可以是下午茶了!
※食譜來源:
<傑米奧利佛省錢上菜> p162 越式三明治 (蔬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