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熱騰騰的冬季青蔬馬鈴薯湯最幸福了!
搬到德國來已經十一個年頭了, 雖然已經習慣了德式冷廚晚餐,
不過我的亞洲胃依舊渴望著有溫度的食物來滋潤。
尤其是在冬季冷冷的天氣裏, 就算不能吃到火鍋,
一鍋熱粥, 一碗熱湯麵或是一鍋熱騰騰的湯(不管是濃湯還是清湯)都能夠撫慰我的心。
一開始看到<Kinfolk餐桌>食譜書裏頭的這道<冬季青蔬馬鈴薯湯>時,
光看照片, 我把它誤以為是蔬菜版的味噌湯。
當時還暗自竊喜: 這下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東方口味的湯品了!
後來細讀食譜之後才發現--原來是我誤會大了!!
不過讀著食材和製作方式, 倒也覺得這道湯品簡單雅緻,
尤其裡面用到了三樣特別的食材: 菾菜 (又叫莙薘菜), 蒔蘿以及恐龍羽衣甘藍。
光是看到名稱就覺得好可愛!! 好像眼前有一隻迷你恐龍在湯鍋中游泳一樣!
雖然我這邊沒有恐龍羽衣甘藍, 但是一般的羽衣甘藍是有的。
頂著冷冽的氣候在週末市集裡好不容易買齊了食材,
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試作這一道<冬季青蔬馬鈴薯湯>。
果然, 因為有洋蔥, 馬鈴薯, 青蔬和蔬菜高湯的加持,
雖然這是一到清湯, 但滋味卻甜美濃郁, 尤其加上了蒔蘿與檸檬汁的提味,
整個湯品非常多層次, 一點也不單調!
而且非常能夠飽肚, 吃下一碗就可以輕鬆撐到下一餐沒問題。
一起來看看這道<冬季青蔬馬鈴薯湯>是如何做成的吧!
食材排排照: 羽衣甘藍, 菾菜, 美白菇, 馬鈴薯, 蒜頭, 蒔囉, 檸檬, 鹽與胡椒
(未入鏡的有: 洋蔥, 韭蔥和特級初榨橄欖油)
首先把洋蔥剝皮洗淨切去頭尾之後, 縱向切成細絲
美白菇切去根部之後切成適口大小
馬鈴薯削皮後切成1.28cm大小的丁塊
蒜頭剝皮洗淨後切成碎末
將菾菜洗淨後切成小段
羽衣甘藍洗淨後切成小段
將蒔蘿洗淨後切成小段備用
取一個湯鍋, 加入橄欖油, 用中火加熱之後放入洋蔥拌炒
然後加入洗淨擦乾切成細圈狀的韭蔥一起拌炒
加入一點蔬菜高湯, 以半蒸煮的方式來煮熟並煮軟洋蔥與韭蔥,
約莫要蒸煮上5-6分鐘左右
接著放入蒜末拌炒約一分鐘左右
直到蒜頭的香氣釋放出來
接著倒入馬鈴薯
還有剩下的蔬菜高湯, 並用鹽與胡椒粉調味
加入切好的蒔蘿
(用中小火滾煮直到湯料變熟變軟為止)
取一個平底鍋, 以中火加熱橄欖油
將切好的菾菜放入鍋中翻炒
加入羽衣甘藍入鍋中翻炒約3-5分鐘
一直翻炒葉菜直到變軟變色
把事先準備好的美白菇放入鍋中一起翻炒
將炒好的蔬菜放入馬鈴薯湯鍋當中, 做最後的味道調整
將半顆檸檬榨汁備用
把擠好的檸檬汁加入湯鍋當中, 攪拌均勻,
然後將馬鈴薯湯盛入湯碗或湯盤當中就可以大快朵頤囉!
<小莎悄悄說>
德北的一道冬季傳統羽衣甘藍燉菜就是用羽衣甘藍, 洋蔥, 馬鈴薯
還有肥滋滋的五花肉/煙燻培根或香腸一起長時間燉煮, 煮到所有的食材都變得軟爛,
大口吃肉的同時, 也大口咀嚼羽衣甘藍,
算是為許多無肉不歡的德國佬增添一點膳食纖維的搭配方式。
老爺以前的室友史蒂芬曾經特別為了吃素的他製作了獨一無二的蔬食版燉羽衣甘藍,
我也曾經嘗過一次, 被這位看似粗獷但手藝和心思都很細膩的史蒂芬給深深感動。
雖然史蒂芬不是素食主義者, 但他做的蔬食版燉羽衣甘藍內容非常豐富:
有羽衣甘藍, 韭蔥, 洋蔥, 馬鈴薯, 紅蘿蔔, 大麥, 蘑菇還有事先細心熬煮的蔬菜高湯。
我和老爺結婚的時候, 史蒂芬毫不藏私地把這道菜的作法傳授給我, 讓我非常開心。
由於這一道長時間燉煮的羽衣甘藍菜吃起來和梅乾菜有點像,
有一陣子我想家的時候也會去把冷凍羽衣甘藍買回來照著煮。
雖然不是真的梅乾菜, 但也可寥以慰藉思鄉的胃與心。
天氣冷了, 大家要記得注意保暖, 多添一件衣服喔!!
來!!!! 喝上一碗熱騰騰的湯, 保證所有寒意全消!! ;-)
一起幸福一下吧!
※食譜來源:
<Kinfolk 餐桌> p313 莎拉 & 大衛‧溫伍德的冬季青蔬馬鈴薯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