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香鮮美的夏之旬之味--蠶豆朝鮮薊佐檸檬蛋黃醬
說來, 我還住在台灣的時候, 從來沒吃過新鮮的蠶豆,
只吃過用乾蠶豆下去烘烤加上蒜頭和鹽巴調味的那種蠶豆酥。
很喜歡那種酥酥脆脆鹹香"涮嘴"的口感與味道,
是小時候吃也吃不膩的零嘴。
第一次知道新鮮的蠶豆長什麼樣子, 還是2005年夏天跟老爺去瑞典度假的時候。
老爺的朋友芭芭拉是一個退休的老師, 約莫二十多年前搬到瑞典定居。
在瑞典經營一個有機農場兼民宿, 自家有個好大的菜園,
菜園裡頭有各式各樣新鮮的蔬菜, 香料草, 可食用花卉與各種莓果。
芭芭拉非常熱情好客, 非常歡迎我們住宿在她的家,
我們不需要付錢, 只要幫她採收菜園裡的農作物, 餵餵山羊與乳牛, 帶雞群去散步,
還有跟著她一起自己準備三餐和點心的餐食烹飪即可。
有一天中午, 我和老爺被指派到菜園裡採收可以做成沙拉的蔬菜,
另外還要採收馬鈴薯, 紅蘿蔔和"胖胖豆"。 (這其實是我從"Dicke Bohne"的德文直接翻譯而來),
"胖胖豆"其實就是蠶豆, 但德文的名稱也真"象形",
"胖胖豆"還真的是長了一個超級大個, 肥美豐腴的模樣,
像極了豆子界中的"相撲選手", 也像是被多啦A夢的放大燈照射到一樣, 是豆界中的巨人。
原本我以為剝開了蠶豆之後會看到滿滿的果實,
但沒想到一個長長的豆莢裡大概只有4到5顆豆子,
一兩公斤的豆莢剝下來大概只剩1/3左右的份量。
剩下的豆莢我們就收集起來, 據說可以做成有機肥料或是當燃料。
芭芭拉跟我們說新鮮的蠶豆只要加點蒜頭清炒就很好吃,
果不其然, 翠綠新鮮的蠶豆有它的自然甜美味道,
雖然是豆界中的巨人, 卻有著一個溫柔纖細的心, 是有內涵的食材。
之後在哥廷根的夏日週末市集裡, 很偶然才會看到蠶豆的身影,
但只要看到了, 免不了會買上一兩公斤回家嘗鮮,
這應該也算是夏天獨特限定的"旬之味"之一吧!
今年夏天很可惜沒有能在市集上看到這些新鮮現採的"胖胖豆",
但我在大賣場的冷凍蔬菜區當中看到了這一季新包裝的蠶豆,
於是開心地買下它們, 正好帶回家試做Elizabeth大師的蠶豆料理! :)
食材們: 蠶豆(我用冷凍蠶豆), 檸檬, 有機雞蛋, 油漬朝鮮薊
首先把兩顆雞蛋的蛋黃與蛋白分開備用
接著, 燒開一鍋水, 倒入蠶豆煮到豆子浮起變熟之後撈起,
濾去水分並剝掉外殼
有個男人被我抓來廚房當剝豆長工
上方是已經剝好的蠶豆, 有著漂亮的翠綠色,
下方的是還沒剝皮的蠶豆有點橄欖綠
檸檬一顆擠出果汁, 加入蛋黃當中, 用打蛋器打散
留下剛才煮蠶豆的蠶豆水半杯之後, 與檸檬蛋黃液一起用微火加熱,
一邊不斷地攪拌, 直到醬汁起很多泡泡並變濃稠即可熄火。
檸檬蛋黃醬汁準備好囉!
把煮熟剝好皮的蠶豆放到盤子上
接著放上油漬朝鮮薊, 然後淋上檸檬蛋黃醬汁即可
(我上頭還撒了一點辣椒粉)
<小莎悄悄說>
原本我還以為Elizabeth大師是要用蛋黃和檸檬打美乃滋,
後來才知道是要做檸檬蛋黃醬汁。
檸檬汁的香氣和酸味襯托出蠶豆的鮮甜, 也和微酸的朝鮮薊相互呼應,
蛋黃的天然油脂讓蠶豆也變得滑順溫潤, 口感很好呢!
果然是經典又雋永的美妙好滋味啊!
有機會請一定要嚐嚐看喔!!!!!
另, 雖然Elizabeth大師說這道菜可以熱吃和冷食,
但我自己覺得這一道冷食吃起來味道比較融合完整,
更可以感受到醬汁的美妙 :)
※食譜來源:
<At Elizabeth David's Table> p130 Fava Beans With Egg and Lemon